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专区 / 审计科研

做实研究型审计 提升监督质效

【信息来源:  信息时间:2023-11-20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时间:2023年10月16日】【来源:相关审计机关】(转载自审计署网站)

安徽省合肥市审计局在市级预算执行审计中,探索审计管理模式、审计组织方式的统筹融合。一是下好先手棋,以研究强化审计方案编制。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跟上级审计机关安排部署,认真分析研判社会热点、民生难点和改革堵点以及社会舆情信息,按照“摸清家底、揭示风险、促进管理”的工作思路,提前开展审计项目涉及单位、运行机制、管理模式、运行现状、政策执行等多方面的研究,做好审前调查。二是下好整体棋,以研究强化审计组织。在横向上建立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组和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组的沟通协调机制,由局财政审计处牵头抓总,联动各预算执行审计组顺延至重点部门单位,实现审计机关联动协作、密切配合与成果共享;在纵向上选取部分重点领域、重点转移支付资金、重点财政改革事项,结合县区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形成“一条线”的贯穿式监督,将预算执行审计触角延伸至政策面、资金链的末梢。三是下好关键棋,以研究夯实审计质量。通过对一、二级预算单位资金总量、资金结构和预算执行差异的总体分析,从宏观层面摸清部门单位财政资金总规模,抓实预算执行重点环节,形成多维、立体的审计分析思路,并针对分析研判发现的疑点线索,进行延伸核查和原因调查。四是下好长远棋,以研究提升审计实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常见违法违规问题的类型和主要表现形式,对每一类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的法规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相关条款,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共性问题清单》,在“治已病”的同时,更加注重“防未病”,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效果。

河南省郑州市审计局将研究型思维贯穿审计项目全过程,高质量做好领导干部常态化“经济体检”。一是加强被审计对象研究,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把对审计对象的研究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前置条件,统筹谋划具备审计条件的对象,强化同类可比性,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审计对象的审计监督,制定5年审计规划,做到应审必审、全面监督。二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研究,提升经济责任审计靶向发力。采取“对内、对外”“纵向、横向”相结合的方式,以“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为主线,通过检查经济问题、经济责任,反映政治问题、政治责任;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研究提出“十个一定要”“六个深入研究”等工作要求,做到“来龙去脉清楚”“原因后果清楚”。三是加强问题分析研究,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建设性作用。加大从宏观视角分析问题原因的力度,以站位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工作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出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联合反馈实施办法,分类分批适时召开审计结果集中通报会议,推动问题整改,实现审计监督长效化。四是加强贯通协调机制研究,叠加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合力。建立“巡审联动”工作机制,提升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实现巡审监督叠加效应;完善“纪审联动”工作机制,对审计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由驻局纪检监察组直报市纪委监委督办;建立审访对接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审计监督与信访事项内容,有效运用信访举报线索,推动从源头解决问题;加强与组织部门沟通协作,为被审计领导干部精准画像,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推动整改取得实效。

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在预算执行与决算草案审计中,开展研究型审计,推动财政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人大强化预算审查监督。一是系统研究政策法规,助力人大监管“选题”。成立审计项目研究分析组,在项目开始前加强前置研究,通过收集分发政策文件包、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扬州地方特色法规,并参考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等各方观点意见,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体系,为确立审计目标、找准审计切入口打好基础,推动人大监管选题,最终将城市垃圾管理专项资金、就业失业保障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纳入2022年度财政“同级审”之中,形成预算执行监管合力。二是全面研究审计对象,助力人大监管“破题”。深入开展审前调查,了解市财政局、市环卫处、市劳动就业中心等重点审计对象财政资金分配、相关的法规、政策和以往年度接受审计等情况,对其涉及主要业务的时代背景、职责范畴、法规政策、风险漏洞、发展趋势等提前做系统整体研究,深度把握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为人大预算执行监督理清脉络,找准方向提供参考。三是深入研究审计方法,助力人大监管“答题”。设计标准化数据采集清单,打造“预算—指标—计划—执行—核算—绩效”的审计模型,发现就业失业保障专项资金和城市垃圾管理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助力人大预算监管。


附件下载: